69读书 > 虐心耽美 > 碍事的穿越者前辈 > 第三十五章 不要终极大奖可以么?

苏白答题的次序正排在小不点后面,小不点从台上下来之后,苏白将小小白递给她,紧接着走上台去。

见到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围观的人群都有些兴致缺缺。

在一般的观点中,这种半大的孩子不会有多高的知识水平,绝对不可能闯过几个轮次,让人没有一点期待感。而比起一看就知道是来凑热闹的七八岁的小萌娃,苏白这种大孩子又少了几分可爱,也没什么可看的热闹。

方才小不点上台的时候,大部分观众的视线都是聚集在台上的,就算小不点第一题就答错了,观众们还是送上了善意的微笑和掌声,换上苏白之后人们顿时懒散起来

在众人有一搭没一搭的目光中,苏白不紧不慢走上台去,站在主持人身边那聚光灯最耀眼的地方,微微低下头做出腼腆少年的姿态。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叫苏白……”在主持人的提问下他自我介绍道,“今天来挑战的目标,就是尽量多走几关,具体的目标也没有什么。”

“好的,让我们将舞台让给这位挑战者,挑战,马上开始——”

主持人拖着长音强行制造悬念,快速从舞台上退了下去。

在观众们懒散的目光中,苏白清了清嗓子开口道:“选择,诗词歌赋。”

听到这样的选择,不少观众都隐约点头。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个选择倒是不错,题目都是有固定答案的,运气好题目简单能蒙上一道,运气再好一点还能蒙上两道。

当然,依照这一对ai的尿性,是绝对不可能连续出简单的题目就是了。

随着苏白的话语,舞台上的两台电脑闪烁起红光,熟悉的电子音随之响起。

“分类锁定,诗词歌赋,题目生成中,十、九、八……题目已生成,祝您好运。”

机械音随后开口道:“第一题,请问典故推敲中,推和敲的用法各有什么好处?”

一上来就是这么难的开放式的题目,估计第一题就得挂了。

然而观众们还没脑补完,少年就已经开口了。

“推更生活化,敲更艺术化。”

少年很流利地回答道:“这个典故出自一句经典诗句‘僧推或敲月下门’,僧人夜晚归家应该是很疲惫了,推门更符合生活的常识,但前句‘鸟宿池边树’中‘宿’对应‘敲’一动一静更符合诗词的对仗和格律,因此最终定稿为‘僧敲月下门’”。

“三,二,一——答案分析完毕,第一题,回答正确。”

诶,这年轻人有两点意思。

说起推敲的用处,不少观众都有点印象,知道这大概是出自一处古诗,但真说起具体的用法,却很少有人能答出来。

少年的回答不假思索又流利自如,而且完全没有故意说火星文给电脑制造困难的意思,文学功底了得,信心也是不凡。

不少看计算机虐人看烦了的观众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一些走神了的观众也抬起头来。

“第二题,唐朝的诗人姚合曾经写下一首描写长城的诗,请问这首诗叫什么?”

唐朝?姚合?

这么冷门的诗人完全没有印象啊,这题目够狠的啊。

不少观众都拿出手机想要搜索一下,可又搞不明白是哪个姚哪个合,只能猜着字一个个实验。

“送邢郎中赴太原。”又是少年的声音抢先响起,一个很生僻的诗名就从他的舌尖滚下来。

“三,二,一——答案分析完毕,第二题,回答正确。”

诶嘿?很厉害啊。

这么偏门的诗都清楚,还回答地这么快,这个苏白有两把刷子啊。

随着苏白的回答,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抬起了头,一些聊天或刷着手机等待着的选手和工作人员也不禁看了过来。

电脑的机械音又一次响起:“第三题,请问‘棨戟遥临’,一句出自哪一年?”

听到这样一道题,观众席中有叹息的声音响起,围观者们纷纷为台上的少年点蜡。

“棨戟遥临”一句出自《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本身比较有名,但不问出处作者不接上下句反而问写作的年份,这就是很过分的问题了。

放到一般人身上,别说指定问《滕王阁序》这篇的写作年份,就算让人随便说出任意一首古诗的写作年份,绝大部分人都答不出来。

“公元六五三年。”聚光灯下的少年却又一次脱口而出。

“三,二,一——答案分析完毕,第三题,回答正确。”

一道题是运气,两道题是好运气,但连着三道难题就可以说是水平了。

所以说,这个少年的水平已经高超到,连写作背景年份都记地清清楚楚的地步了么?

人们纷纷露出惊诧的神色……

“第十题,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绿和蓝分别指的什么植物?”

他又一次脱口而出:“绿,绿藻。蓝,菘蓝、蓼蓝、木蓝等几种可以提取靛蓝染料的植物的总称。”

“答案分析完毕,第十题,回答正确。”

这样的一句说完之后,电子音沉默了下来。

往常,这里会有一句“对不起挑战失败”的结束语,但这一次等了很久也没听到,程序师似乎没想到有人能答对十道题,根本就没有设定。

居然真有人能干掉电脑?

天啊,这是什么样的变态?

不仅答对了十道刁难级别的题目,还这么轻松流利得答对了?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居然不是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而是一个看起来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不要终极大奖可以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