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读书 > 虐心耽美 > 泉石集 > 读《河广》有感

《河广》属于《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是客居卫国的宋人所作,古人与

今人一样,大多数身在外而心系祖国,因此作者写这首诗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一片思念

之情。“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意思是:谁说宋国远,踮脚

就能看见;谁说送过远,到宋吃早饭。今人所作《乡愁》,不也包含作者的一片

眷恋祖国心情在里面,所以说表达怀恋祖国的诗句在诗经时代就有了,或许早于诗经

就有也说不定。

当然这首诗有他说,但作者在诗中说道:谁说宋国远,踮起脚就能看到;谁说

宋国远,到宋吃早饭。从上下两章各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确实在思念自己国家,因此

是客居卫国的宋人所作,这是有依据的。而且诗经时代风俗淳朴,a;a;里作者

思想都比较单纯,感情真挚,因此有理由相信这是一篇怀念祖国之作。

这首诗在语言运用上是值的学习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

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全诗写思念之情,却没有

出现一个“思”子。诗极夸张,卫国牵涉以前,与宋国隔着黄河,黄河之宽广是众所周知的,

曾联想到唐朝一位诗人写道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布复回。”用天之

宽广来表现黄河的宽广,可见黄河宽广的程度。作者却认为黄河不算宽广,苇叶可以当船,

谁说黄河宽,难容小小船。诗中没有直接写出作者思念祖国之情,而是采用问答形式

间接表现,感情收到了一个效果,极其强烈而深沉。a;a;中诗是和着音乐节拍的,

或有曲谱,或由即兴所作等,虽然现在曲谱在一般书中没有写出来,但是我们还可以

见到它们的节奏感,这首诗便是,读起来能感受到它的节奏。《诗经》赋比兴手法运用

是非常到位的,造诣很高,而这首却没有用比兴,用问答的形式表达了结构,风格也带有粗狂的再里头。

这首诗在不但在语言艺术上值得学习,在思想上也有它的可贵之处,里面没有多少矫揉造作,没有多少儿女情感

在里头,诗中作者把祖国放在第一位,虽然自己客居他乡,但是心系祖国的每一寸草木,

虽然没有直接言明,但是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一片心情。空间的距离远,但是在心中距离不能远,

这正是应值得赞颂的地方,就是亲朋好友也如此,空间距离不能阻隔心灵的眷恋。不然这世上就没有“爱”了。

不由想起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在异地他乡,孤寂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会产生这种思乡之情,大诗人是,我们普通人也是,否则就是冷血无情了。

第二就是在作者心中,无论祖国强弱富贫,作者始终怀恋这个国家。“谁谓河广”“谁谓宋远”虽然没有道出作者回去的具体时间,

但是那种急切心情跃然纸上。回去以后干什么呢?不用详细叙述。第三点就是忠于自己国家,虽然作者有苦没有道出,

但是读者都能揣摩到这个意味,都能替他表达出来。

这篇诗作偏于思乡之情,由普通人士表达爱国之情或多或少有些勉强,但是这个显得朴素,这便极难能可贵了。

《诗经》很多都是民歌,反映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人生观和世界观等。这与后来汉乐府诗作,隐逸诗人那种朴素观有相似之处,只是

很单纯很直接罢了,较少受拘束。

说起隐逸诗人,不由的想起东晋诗人陶渊明了,他的诗“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即耕亦有种,时还读我书”充满了农耕栖息,有生活祥和的画面。在分割年代里,都有一份忠之心,

不过我更称颂前者,陶渊明隐逸后也是位普通大众,不过他对这样生活很适然,而《河广》作者

虽然名望不及陶渊明,但是他忠于祖国,眷恋后就想立即回去,更是运用夸张手法说明祖国近在咫尺。个人愚见这是

陶渊明所不及的。


状态提示:读《河广》有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