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读书 > 虐心耽美 > 王小波十年祭 > 第 7 部分
的北京,就有了若干个自发的或有组织的关于《黄金时代》一书的讨论。论者多为王小波同时代同经历的人,论题极为分散,本文在此记录一二。

记者:此书曾在台湾受到好评,我怀疑台湾人是否真的读懂了,也怀疑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能理解王小波在书中表现的那个年代。

王小波:我觉得台湾人看不懂,他们对作品的体验肯定比大陆人差,他们不了解那个时代。他们只是从技术上说得比较多一些,比如写法比较成熟等等,我是学理工的,不懂文艺理论,所以他们的评论文章我也看不懂。还有人说是一种比较新形式的伤痕文学。

李大同(记者):台湾人缺少那种对生命的特殊的体验。

卢跃刚(作家):海峡两岸有着极为相似的政治文化背景,我想台湾人对此书的理解应该不困难。

王小波:我希望读者读的时候没有什么意识形态味儿,只是把它作为一部来读。让老c们把它作为一件经历过的事一样。我是20年后写一个20年前的事,看的人也应该这样来理解,看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是什么样的。事件越长,对这件事的理解就越不一样了。写最后一稿比较接近那个时代的本来面目了。

李大同:其实最不好理解的事可能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自己写自己会遇到相当多的障碍。

王小波:十几年前,生活刚刚发生的时候,你总觉得自己是个角色,与书中的人物有联系,现在觉得与当年没有什么联系了,在写别人,可以比较冷静。

记者?:这些年不断地有人在写知青生活的,像《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中国知青部落》,大体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有青春无悔的赞歌,有温馨的回忆,也有对逝去岁月的痛苦的鞭挞,等等,你不属于这中间的任何一类。

王小波:我挺惭愧的,相比较于它们,我的的境界太低了。但是,我想在思路还混沌的时候,最好别动笔。

李大同:每一阶段的知青应该超越上一代,不断成熟起来,不应仅仅是青春无悔的阶段。

卢跃刚:对于知青运动来说,内省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很多知青,这是一件麻烦的事。

王小波:知青本身似乎就不够月份,但我不想评价那个年代,不妨看作自己中了一个大彩,说青春无悔也没错,没地儿悔了。经历了一个时代,回过头来想一想,脑子里尽是黑色幽默。比如那会儿吃忆苦饭,其实我们平常吃的都是忆苦饭,还偏要再去弄些粗糠、南瓜藤、芭蕉树切碎了烩在一块,那个难吃就甭提了,到半夜特难受,起来上厕所,发现厕所门口排起了长队。

李大同:我们草原上的忆苦饭还是吃羊r,为了体现与新社会不同,只好不洗肠子,直接下锅,没想到那汤异香扑鼻,我们大叫着“再来一碗”。

记者?: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黑色幽默,简直无需艺术加工。

李大同:那个时代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在今天看来都是荒诞的,而在当时大家都极自然地接受了它。

。 想百~万\小!说来

黄金时代的革命、爱情与荒诞/王伟群(2)

记者:这恰是历史的荒诞之处。

王小波:1980年,我在大学里读到了乔治·奥维尔的《1984》,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这本书和赫胥黎的《奇妙的新世界》、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但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了,而是历史。

艾晓明(学者):乌托邦代表了人类对理想与完美的追求,在20世纪,反面乌托邦作家描写的是一切都按照完美的模式铸造出来却完美得让人受不了的地方,因为它的完美,人不再成其为人,而成为《动物农庄》里的羊群。反面乌托邦影s了20世纪的一种特殊的机制,王小波照乌托邦本来的面目去写,照它本来的真幻不清、混沌混乱,照它的语言、语义、逻辑、心理的悖论来写。这里有的不是是非,而是一种全体荒谬,从前提到一切具体结论、细微末节的荒谬,但所有的荒谬背后都有一整套革命时期的逻辑推理。

记者:谈《黄金时代》,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性。有评论说,《黄金时代》的主题就是性a。

李银河(学者):王小波笔下的性同以往文学中的性有很大不同,它既不同于劳伦斯把性写成美,也不同于《金瓶梅》把性写成丑,以警世劝善为目的。他笔下的性就如同生命本身,健康、干净,既蓬勃又恬淡。

朱正琳(学者):王小波写的是一种生存状态,他不仅仅是在写“文化大革命”,就像萨特或加缪不仅仅写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国家的长期接受了苏联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把文学理解为反映现实社会问题。《黄金时代》超出了它所表现的那个时代。写这样一个生存状态,不写性行不行?不行。马克思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社会化了,只有一种关系是具有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这就是性关系。当我们的社会关系是那么不自然的时候,爱情可能是矫揉造作的,性一定是自然的。因此,在《黄金时代》中,只有用性的描写,才能把他要表现的生存状态立体、全面地反映出来。对于性的描写,什么是sè_qíng的什么不是sè_qíng的?在我看来,必要的就不是sè_qíng,多余的笔墨为了哗众取宠就是sè_qíng的。

邢小群(编辑):


状态提示:第 7 部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