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读书 > 虐心耽美 > 王小波十年祭 > 第 7 部分
也不知何处去了。到王小波去世,据我所知,国内发表出来的评论王小波的文章也只有很少几篇。我就不理解,有些评论家硬要从那些晦涩的中阐释出莫名其妙的美义来,而对这种又好读、又深刻、又有创意的却避而不谈,不知是一种什么心理。当代的热门作家,大多数对王小波的出现也是很漠视的。这几年许多作家与港台海外的联系很多,王小波在台湾这么受欢迎,他们不会不知道。真正发现王小波价值的不是文学界,而是搞电影、搞哲学、搞社会学、搞文化的学者们、导演们。对于主流文学界的这种姿态,我只能作出这样的猜想:面对王小波横空出世,他们要不然就是睡着了,要不然就是懵了。

三、王小波与王朔

谢:我还想把王小波与前两年大红大紫的王朔作一点比较。

从语言的表层看,王小波的和王朔的都有幽默、讽刺等特点,但他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作家。虽然他们都是自由撰稿人,但王朔成为自由撰稿人,好像不是主动放弃单位的。而王小波却是很自觉的。从美国回来以后,他曾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教书,用世俗的眼光看也很体面,但他主动放弃了。这种选择也许不具有普遍意义,但这种选择中所体现的叛逆性格和理想精神却是值得珍视的。王朔和王小波同样讽刺知识分子,但所取的态度很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知识界认同王小波,而对王朔却持批评态度的原因。王小波对知识分子身上的缺点挖苦、调侃比王朔要厉害得多,但王小波是善意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哀其恐惧,怒其昏庸。知识分子的基本品质应当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就必须具备一种叛逆的性格。王小波对专制、对一切反文明的东西,绝不留情。而王朔在专制与知识分子之间,常常抱一种只嘲讽知识分子,而回避专制的取巧态度。王小波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生存环境来考虑问题,他在那些充满智慧和幽默的、随笔中,对专制的批判是很无情的。而王朔则越来越顺应现实,用王蒙的话说,他是躲避崇高。实际不只是躲避崇高,而是不想面对惨烈的人生。通俗点儿说,王朔是个“乖孩子”,而王小波是个“坏孩子”。

。 想百~万\小!说来


状态提示:第 7 部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